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8-15 07:01:02
每經記者|楊卉 每經編輯|魏官紅
丨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丨
NO.1 “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”開幕
8月14日晚間,“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”在北京冰絲帶開幕。運動會共設26個賽項,487場比賽。比賽時間為8月15日至17日,分為上、下午兩個競賽單元,共計三個比賽日。賽事分為競技賽、表演賽和場景賽三類項目。其中,競技賽著重考察人形機器人的高速運動穩(wěn)定性、復雜環(huán)境適應性、爆發(fā)力與精準控制、多機協(xié)同等能力;表演賽著重考察人形機器人的全身實時協(xié)同控制和群體協(xié)同等能力;場景賽著重考察人形機器人在場景應用中的精細作業(yè)能力、智能化水平等。
點評:本次賽事聚焦人形機器人發(fā)展的階段性成果,同時立足實際場景應用,有望推動機器人更快更好地走進人類生活,服務經濟社會進步;促進科技、體育、文化深度融合。通過比賽,硬核技術被轉化為可視化的娛樂體驗。這種形式不僅吸引觀眾現(xiàn)場互動,更能通過社交媒體傳播擴大影響力,減少公眾對高端技術的疏離感。
NO.2 美偷裝追蹤器防止AI芯片轉運到中國
據(jù)CCTV國際時訊援引路透社消息,有消息人士爆料稱,美國政府在使用了AI(人工智能)芯片的部分科技產品貨運中植入了秘密追蹤器,試圖追蹤可能被轉運至中國的相關產品。美國科技行業(yè)記者克里斯蒂娜·帕齊內維洛斯說,安裝這類追蹤器有時僅需行政部門批準。值得注意的是,戴爾、超微等銷售含有英偉達芯片服務器的公司對追蹤器可能已知情,但均未回應媒體的相關詢問。不過,消息人士還表示,目前美國政府可能還未對單個芯片加裝追蹤器,因為芯片級監(jiān)控需嵌入信號軟件,相當于把每顆芯片變成“信標”,技術更復雜。
點評:當前局面恰似“數(shù)字版棱鏡計劃”,但技術監(jiān)控已從數(shù)據(jù)層滲透至物理層。需要注意的是,物理追蹤器很可能成為黑客攻擊跳板,反而制造新安全漏洞。若持續(xù)將科技鏈政治化,終將迫使產業(yè)生態(tài)重構,催生更徹底的平行體系。
NO.3 中國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月球新一代激光反射鏡回波信號
近日,中山大學天琴測距臺站首次探測到月球新一代激光反射鏡NGLR-1的回波信號,并確認測距實驗成功。北京時間8月13日0時37分,中山大學天琴測距臺站工程師韓西達、吳先霖帶領團隊成員探測到新一代月球后向角反射器NGLR-1的激光回波信號,初步獲得17個距離測量值,因天氣原因,實驗暫停。隨后5時39分,再次獲得NGLR-1的38個距離測量值,確認測距實驗成功。
點評: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該月球激光反射鏡回波信號,使我國成為繼法國、德國和美國之后實現(xiàn)對該合作目標進行測量的國家,彰顯了我國在月球激光測量方面的領先實力。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與數(shù)據(jù)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使用前請核實。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